首页 > 专题 > 内容页

AIGC将带来下一代“科幻体验”的重要变革——专访清华大学教授沈阳

2023-08-13 18:01:45 来源:中国科普作家协会
导 语

AIGC(人工智能生成内容)的创作风潮正在全球范围内蔓延,为广大创作者实现科幻想象提供了新的动力。为了深入探讨AIGC在科幻创作领域的影响,我们进行了一系列精彩的访谈。本期特邀清华大学沈阳教授作为嘉宾。

沈阳为清华大学新闻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清华大学新闻学院元宇宙文化实验室主任,清华大学新闻学院新媒体研究中心主任,近期曾组织团队出品《AIGC发展研究报告》等AIGC研究成果。在本次访谈中,沈阳教授深入探讨了AIGC在影视创作领域发展前景,分享了他关于“科幻未来体验”的观点,也对版权争议、AI快速发展时代人类的生存策略等关键问题提出了前沿解决方案,并为新生代创作者提供了宝贵建议。

Q1

《AIGC发展研究报告》全方面展望了AIGC的行业前景,我们注意到在“产业篇”中将“科幻”部分单独列出,有什么特别的考虑吗?您认为AIGC将如何助力科幻创作?


(资料图)

“科幻”意味着还没有实现,我们在《AIGC发展研究报告》中,前面讨论的都是现实主义问题,而后面是未来主义问题。特别是在科幻方面,我们将“近未来”和“远未来”进行了区分。“近未来”的内容被纳入产业展望或技术发展的趋势分析中,而“远未来”的内容我们放在“科幻”里面,涵盖了那些可能在5年之后才能实现的概念。这样的区分使得整个报告不会让技术发展呈现跳跃式的感觉,而是更具连续性。

《AIGC发展研究报告》AIGC与科幻创作部分

AIGC在科幻领域做出的贡献其实挺多的,在电影、文学中,对于人工智能的构想量特别大。电影《碟中谍7》中的大反派角色其实就是一个ChatGPT。只不过别人提前几年就构想了这个东西,从这个角度来看,美国的编剧对这个原理的认知是非常深刻的。

我们现在发现一点,在美国无论是学者,还是从事创作的编剧,他们对于现代科技事物的“原理”,从根上比我们好像要了解得更清晰一些。所谓“原理”,例如牛顿到底怎么提出三大定律,爱因斯坦怎么想出相对论,以及人工智能是如何一步步发展的等等。这不仅仅是需要每个人自己去了解、看书,而且需要亲身参与到这个历史进程中去。在积淀方面感觉我们还是略微弱一点点,是我们要补上的一课。

《碟中谍7》剧照

Q2

《AIGC发展研究报告》中,关于AIGC与影视,您提到“从无演员电影,到无导演电影”的观点。随着AI绘画创作工具Stable Diffusion、Midjourney等的出现,是否也意味着“无美术师电影”正在发展进程中?其他工种被取代的进度条大概是?

无需美术师参与的电影的出现,是技术发展的必然结果。随着AI技术的进一步成熟,电影制作的其他环节也会逐步被智能化所取代,因为这些工作都有可能通过AI实现。我预测,在未来约20年内,电影制作全流程的智能化进度会持续推进。

Q3

编剧上有诸如“英雄之旅”的方法论,学术上也有“民间故事形态学”的研究,都认为叙事是存在结构的。既然有这些“现成”的模式,为什么 AI 现在还做不好编剧?

人工智能已经具备一定的编剧能力,ChatGPT等语言模型已经学习并掌握了编剧的基本逻辑与方法。这可以视为当前AI 技术发展的一个阶段性成果。另外,我提出了“无限游戏”这个崭新概念,预计AI生成技术的进一步发展将催生这种新型游戏体验。在无限游戏中,AI可提供玩家探索的无限可能性和多样性。玩家可以解析多种角色及其动机,游戏内叙事也可实现虚实交织。这会大幅拓展游戏的丰富性与多样性。我预测未来影视与游戏有可能达成某种艺术融合。从本质上说,电影是“零互动”的游戏,未来游戏将朝“无限”方向演进。这样一来,游戏片段可直接作为影视素材呈现。总体来看,影视与游戏之间的界限逐渐消解,最终可能达成融合。

无限游戏案例:Showrunner制作的AI南方公园

Q4

中国科幻电影大门刚刚打开不久,就遇到了“AIGC元年”,AIGC会如何重构科幻影视行业的分工和合作模式?会成为中国反超的机会吗?

AIGC技术的进步对科幻影视行业的分工和合作模式有着深远影响。在创作过程中,AIGC可广泛应用于多个环节,例如辅助编剧快速获取创意和构思新颖情节,提升后期制作中的特效、配音及剪辑效率与质量,帮助制片及投资方评估成本和预测市场反响等。

随着AIGC发展,我预测低成本科幻电影将可能出现。过去制作科幻片需要巨资,但借助AIGC降低各环节成本,完全有可能实现一个团队独立完成整个创作过程的效果。他们可以自己撰写科幻剧本、绘制科幻连环画,进而制作科幻电影。在未来10至20年内,这种情况是可能出现的。

如果说普通人可以创作自己的科幻电影,那显然中国是有优势的。中国文化的丰富历史背景以及庞大的电影市场和观众群体为创作者提供了广阔的创作空间和潜在的市场机会。当然,国外也在不断发展,各国都在同步前进,所以是否能反超并不一定。

要实现真正的反超,还需要解决一系列挑战。最关键的是优质编剧和故事创意的储备。一个成功的电影,无论是科幻还是其他类型,都离不开一个打动人心的故事,其他的更多的还是围绕整个电影要表达的核心内容来展开。

Q5

从历史的眼光看,近期推出的哪些 AIGC 产品,可以视为科幻影视发展的里程碑?

从历史视角来看,ChatGPT是人工智能发展过程中一个具有划时代意义的重大突破,它在对话和思维能力上已达到较高水平。在我看来,GPT-4等新一代模型在很大程度上可替代编剧完成创作工作,这已是显而易见的趋势。当然,要实现对其他创作环节的全面取代,还需进一步整合提升各项功能。

《AIGC发展研究报告》ChatGPT研究部分

Q6

AI技术的发展将带来下一代科幻体验的重大变革,您预测AI技术发展后带来的下一代科幻体验将会是什么形态?

离我们最新的下一代科幻体验,就是苹果公司的头显产品Vision Pro所展现的,它在算力、分辨率和交互方式方面的升级是非常关键的因素。算力的三倍提升意味着更强大的计算能力,能够处理更复杂的虚拟场景和角色,为科幻影视创作提供更高的表现力和真实感。同时,分辨率的翻倍将带来更清晰、更真实的视觉体验,让观众更深入地感受虚拟世界。

最引人注目的是Vision Pro在交互方式上的创新,从手势点击或手柄操作转变为眼神和手势交互。这种直接、自然的交互方式让观众能更深度地融入虚拟世界,与虚拟角色和环境进行互动。通过眼神和手势操控虚拟角色,探索虚构场景,观众将更加身临其境,参与到故事情节中。这种增强的互动性和沉浸感将极大地提升观影体验,让观众更有代入感,更加投入到故事中。预计明年上半年我们就能体验到了,所以这是离现在最近的一次升级。这在人类历史上应该是一个重大升级。不过需要补充一点,Vision Pro产品定价较高,预计上市后消费人群数量有限。

Apple Vision Pro 产品效果图

Q7

您预计未来科幻体验的发展,将催生哪些能够承接“传统科幻影视”从业者转型的新岗位?

首先,虚拟现实(VR)内容创作将成为一个新兴的行业,随着VR头盔在家庭中广泛普及,科幻体验将趋向家庭化、本地化。VR内容创作需要专业的VR内容创作者和技术人才,其中涵盖虚拟世界的场景设计、虚拟角色的创造以及VR体验的制作等。这些创作者将扮演重要角色,为观众带来更具沉浸感和真实感的科幻体验。

其次,增强现实(AR)应用开发也备受期待,随着AR眼镜的推广和使用,将催生AR应用开发行业。将AR技术与ChatGPT等人工智能技术结合,可能带来革命性的科幻体验。AR眼镜结合GPT,让用户在现实场景中获取虚拟信息,并与虚拟角色实时对话和互动。这将模糊虚拟世界与现实世界的界限,使增强现实体验更加沉浸和真实。AR应用开发者将承担AR内容的创作和技术开发工作,为科幻影视带来更多创新。

Q8

清华大学新闻与传播学院元宇宙文化实验室出品的“产业报告三部曲”涵盖了元宇宙、AI与机器人等热门的科幻话题,这些话题不再只是科幻作品中的想象,而是现实中正在发展和应用的领域。许多文学作家已经将这些主题作为日常写作的内容。您认为在这种情况下,我们是否需要重新定义科幻?

我觉得“科幻”这个词语是一个“时用时新”的概念,它不会因为技术的发展而失去其价值,而是持续适应并推动着科技的进步。科幻并不仅仅局限于当前的科技水平,而是对我们现有技术的进一步想象和探索。随着技术的不断发展,科幻作品将变得更加多样化和丰富,它可以展望未来可能的科技发展和社会进步。

人类的认知边界在不断扩大,我们拥有越来越丰富的想象力和疑问。科学技术的进步激发着我们对未知领域的好奇心和求知欲望。科幻作为一种创作形式,不断地满足我们对未知的好奇和探索欲望,让我们在虚构的世界中体验各种可能性,并且促使我们反思当下和未来。

清华大学新闻与传播学院元宇宙文化实验室出品的“产业报告三部曲”(前两部已发布)

Q9

AIGC 的训练数据绝大多数都来自西方社会,您认为中文语料库应该如何发展?

关于AIGC的训练数据,中文语料库的建设也至关重要。为推动中文人工智能的发展,我们需要投入更多资源构建具备代表性、完整性与高质量的中文语料库。同时,算法方面也应进一步开源共享,促进中文人工智能生成技术的普及与进步。充足的语料库与算法支持是中文人工智能赶超发展的关键所在。

Q10

AIGC争议不断,比如好莱坞编剧罢工事件,畅销书作家起诉Meta 和 OpenAI等公司擅自使用他们书籍训练人工智能软件,这些争议认为,人工智能侵犯了人类创作的尊严,剽窃了人类的创意。您如何看待AIGC带来的技术伦理如“版权纠纷”等问题?

当地时间2023年5月3日,美国洛杉矶,人们举着反对AI创作工具的标语。

最近我们提出了一个概念:最小版权识别单元。这个概念是我们团队原创的,用于判断AI生成的作品是否侵犯了他人的版权,保护和尊重那些在语料库中具有独特创意的字符串。区分AIGC作品的最小可识别单元,即识别文字作品或者图像作品的相似度,首先将其分割为最小颗粒度,通过构建评价参数体系,划分视为侵犯著作权的参数范围,从而批量数据化、规范化审核AIGC作品的权益归属。

作品的像素参数化可以帮助识别基色分量的变化,规范甄别过程。AIGC作品如果仅是对在先作品的复制粘贴,人眼无法识别,那么构建最小可识别单元就十分必要。我们希望这一概念能够得到广泛的认可和应用,为文本创作和版权保护领域带来积极的影响。

最小版权识别单元

Q11

未来行业将发生巨大变革,您能否给年轻创作者提供一些建议?

面对行业变革,我建议年轻创作者要善用并深入研究AI技术,这将是获取先发优势的关键。AI为创作提供了前所未有的新工具与新机遇,可以极大提高创作效率,突破传统局限。创作者应不断探索AI在创作与产业中的各种应用,并思考如何实现跨领域AI系统的有机融合,以创生更加智能和高效的新创作方式。只有深刻理解并熟练运用新技术,今日的年轻创作者才能在变革中占得先机,在新时代的竞争中脱颖而出。

其次,可以思考一下,怎么样把现在尚不成熟的支离破碎的不同板块的AI技术串联起来使用,这个也很重要,所以我们提出了“AI群体推理与共识分析”的新概念,即运用多个AI系统并比较其输出,以达成共识。这需要在不同情境下审时度势选择合适的AI技术。例如,我们可同时采用包括Bard、文心一言、大模型“先问”、Claude、Newbing和ChatGPT在内的多个AI工具对同一问题进行回答,并通过它们的“输出差异”达成“判断共识”。随着AI技术种类的日益增多,如何科学选择和组合不同的AI工具将是未来的重要课题。

嘉宾介绍

沈 阳

清华大学新闻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清华大学新闻学院元宇宙文化实验室主任,清华大学新闻学院新媒体研究中心主任。主要研究方向:AI和大数据、新媒体、元宇宙、网络舆论、虚拟人和机器人。

供稿:中国科幻研究中心起航学者张子瑞

青年储备人才 赵雅惠

本文为中国科幻研究中心“AIGC赋能科幻影视产业‘智造’研究”项目成果,旨在深入研究AIGC对于科幻影视创制方面的作用,欢迎持续关注后续内容!

排版:沈 丹

编辑:闫进芳

审定:姚利芬

关键词:

Copyright ©  2015-2022 海峡导购网版权所有  备案号:皖ICP备2022009963号-10   联系邮箱:396 029 142 @qq.com